近日,由中国安能一局合肥分公司参建的凉山州会理市2#地块330兆瓦光伏电站主体工程Ⅰ标段成功实现全面并网发电,标志着清洁能源领域又一重大工程的落成,为推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会理3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是金下基地四川侧首批13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为当地输送4.9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节约标准用煤耗约15.03万吨,相当于减少41.1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对于打造金下清洁能源走廊、四川省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助力凉山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及优化国家的能源结构和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项目开工以来,项目建设团队秉持着“一刻不停歇、一步不错位、一日不耽误”的坚定信念,紧盯全容量并网这一关键节点,充分协调各方力量,集中优势资源,在四川省及凉山州等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全力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项目所在地山势起伏大,存在裸露的孤石、断崖,坡度部分50度到60度,局部更陡达到80度以上,传统的施工技术与设备难以适应如此陡峭的地形,运输路线规划、基础建设以及光伏组件的固定都成为横亘在建设团队面前的难题。
面对这些困境,项目团队联合业主单位、监理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在地形测绘阶段,项目引入先进的无人机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快速精准地获取了高精度地形数据,为项目设计与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在运输环节,项目创新性的采用了特制的山地轨道运输系统、无人机运输、滑索运输装置,解决了设备与材料难以运达施工点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与安全性。施工工艺上,采用了新型的光伏支架锚固技术,确保光伏组件在陡坡上能够稳固安装。
为保证光伏电站长期稳定运行,项目在建设中选用具备卓越抗风、抗震性能的高品质光伏组件与支架系统,并通过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实现故障的快速诊断与修复。为最大化利用时间,项目建设团队精心规划、倒排工期、细化节点,巧妙安排工序穿插,实现各作业面的高效交叉作业,确保施工节奏紧凑有序,抢抓施工“黄金期”,有效减少施工阻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这种与时间赛跑、追求细节完美的态度,贯穿了项目推进的每一个环节,会理光伏发电项目的工程形象进度日新月异,“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不仅极大地提振了项目建设团队的士气,更展示了项目的高效执行力和蓬勃活力。下一步,合肥分公司将持续秉持创新、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投身更多清洁能源项目建设,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