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推行循环经济作为突破口,来宾人对炼锌的尾矿进行回收,效果显著。 资料图片
来宾,广西一座年轻的地级市。
2002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至今还不到5年,经济基础仍十分薄弱。
来宾,一座能源丰富的城市。它是广西最大的能源基地之一,国家“西电东送”工程的排头兵。
来宾,也是一座资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较大的城市。这里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的1.04%,广西的24.69%,在全区列第一位。
这样一个过去主要以高耗能与高污染行业为经济支柱的城市,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如何完成节能减排的艰巨任务、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一个艰巨的任务
在通往来宾合山的公路上,司机告诉记者,车轮底下压着的就是煤。
合山煤炭储量达6.7亿多吨,有广西“煤都”之称。当年,来宾围绕煤炭资源做文章,电力、冶炼、制糖、造纸、水泥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随之发展起来并成为了经济支柱。
目前来宾有来宾电厂A厂、B厂,还有广西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合山电厂,加上忻城乐滩、桥巩、下六甲项目全部完工后,全市水电火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与此同时,这个能源基地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按照广西“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到2010年底,来宾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必须由2005年的26.42万吨削减至11.82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由8.94万吨削减至7.1万吨。
“二氧化硫削减率为55.3%,平均每年削减超过11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削减率为20.6%,平均每年削减超过4个百分点。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来宾市环保局副局长江耀安对记者说。
正因如此,来宾市市长张少康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一方面,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依托煤炭与电力资源发展了几十年,年轻而财力薄弱的来宾要解决遗留下的问题,难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来宾又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与任务,要扩大经济总量,就必须不断地降低污染物排放,为新产业的发展腾出环境容量。
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
“我们已经行动起来了。”张少康说,“节能减排是硬任务,没有退路。我们拿出了5条具体举措。”
一是统一认识。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市委、市政府举办了发展循环经济、绿色GDP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来宾建设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全市干部充分认识到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
二是责任明确。目前,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了责任书,将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年终完不成任务的,党政一把手将受到问责。
三是措施配套。加强了对节能减排的领导及管理,建立和完善了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四是政策完善。完善了针对不同行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落实了差别电价、“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有保有压”等政策和支持优势企业做强做大。
五是投入得力。2006年,来宾地方财政安排支持节能减排资金220万元。此外,引导东糖集团、合山电厂、来宾电厂、八一铁合金厂等企业投入数亿元,完善了节能减排设施。
“节能减排的任务,早抓、早计划、早落实、早出成效。”来宾市委书记覃瑞祥对记者说,“我们确立了节能减排的指导思想,那就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增强全社会节能降耗意识为基础,加快节能技术进步为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要途径,科技创新为手段,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政策措施,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努力形成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和公众参与节能降耗工作的格局,积极营造有利于节能降耗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一条有效的路子
来宾市在艰难的节能减排之路上发掘出不少亮点,其中之一就是把推行循环经济作为重要的突破口。
“我们许多高耗能企业,都开始导入循环生产的理念,这成为节能降耗与减排工作中最有力、最见效的举措。”来宾市发改委副主任覃德泰说。
说到循环经济,得从来宾市的制糖行业说起。来宾是我国重要的糖业生产基地,制糖行业在全国综合利用水平最高、效益最明显。全市制糖企业利用余热和蔗渣蔗髓发电,形成了年发电量4万千瓦的规模,产业发展上从单一的制糖,延伸发展成为糖、纸(板)、酒精、酵母和酵母抽提物、生物肥、热电联产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整个过程没有废弃物,只有被不断利用的资源和不断提高的经济效益。
“据初步测算,走循环经济道路后,全市13家制糖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大减少,工业废水利用率大大提高,制糖汽耗减少10%,标煤耗降约0.4%,平均糖份总回收率提高0.1%,初步实现良性生态循环。”来宾市经委的韦列英说。
电力企业也在导入循环生产。来宾电厂运用冷却水搞了一个6000千瓦装机容量的发电站,年产值达720万元,每年回收的15万吨粉煤灰及脱硫产生的3万吨石膏,则提供给附近的雄鹰建筑材料厂生产新型建筑材料。
同样走循环经济道路还有冶炼行业。来宾冶炼厂回收二氧化硫生产硫酸,去年产硫酸12万吨,收入超过4764万元;从锌冶炼的尾矿中回收铟,产值达3000多万元。八一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家老冶炼企业,投入5000多万元搞了除尘系统及水循环处理措施。“2006年我们铁合金单位产品产量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5.09%,实现综合节能1.4058万吨标准煤。目前我们的节能水平在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公司董事长安汉民对记者说。
此外,来宾市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吸引生态环保型企业来投资。日前,来宾市与新加坡坤丽生物燃料有限公司签订了利用甘蔗废弃物发电的项目,总投资达1.06亿美元。此外,总投资2.17亿元的广西首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也落户来宾,该项目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年发电量可达1.2亿千瓦时。
一份优良的成绩单
来宾市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收获。
当前,合山电厂脱硫工程已经完工,运行成效明显: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9万吨降至6.68万吨;烟尘排放量从92.92万吨降至7.75万吨。此外,合山电厂关闭5台小机组的工作已启动。来宾A厂脱硫工程动工建设,B厂脱硫工程进入招标阶段。
冶金行业进行了生产工艺和技术改造,生产低能耗附加值高的产品。如汇元锰业利用八一铁合金厂回收的烟尘作原料,生产高纯度的电解金属锰和二氧化锰产品。此外,来宾还关闭了一批小冶炼厂和水泥厂。
2006年,来宾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了13.26%,重点企业累计节能26.13万吨标准煤。今年1季度,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去年同期下降16.59%,重点企业节能8.63万吨标准煤。
能耗降低的同时,来宾的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全市国民经济增长13.4%;财政收入增长18.2%;完成工业总产值18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0亿元左右,基本上比2002年翻一番。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到48.1%,比全区平均高8.1个百分点。此外,来宾与节能排减相配套的新产业培育工程也取得了很大进展。这几年来宾发展了近40万亩桑蚕,位居广西第二,引进了中国丝绸总公司、浙江丝绸之路集团等企业进行桑蚕加工,延长产业链。 对于将来的前景,来宾市的各级领导干部充满了信心。
“广西来宾东糖凤凰有限公司节水工程,废水循环使用率达85%以上,处理每吨甘蔗的用水量由1.2吨降到0.3吨,这证明了制糖企业化学需氧排放量削减的空间是很大的。我市‘十一五’期间完成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削减55.3%和20.6%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环保局副局长江耀安说。
在张少康的办公室,他起身把窗户打开,对记者说:“窗外的大地是多么的碧绿,天空是多么的蔚蓝,空气是多么的清新,我每天都要在这里凝视一下,提醒自己要尽责把眼前的一切都保护好,因为这是属于来宾全体人民的,更是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