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许柏年:开展节能减排 西部势在必行

发展经济与节约能源似乎是一对相互制约的矛盾体。过去企业只注重发展经济而忽略节约能源,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于是,一些地方出现了经济腾飞却污染严重的经济怪圈。经济发展与节约能源如何有效地融合并发挥作用,已成为西部经济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内蒙古新蒙商科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许柏年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对西部地区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西部是我国的能源富集区,以内蒙古为例,2006年煤炭产量3.5亿吨,位居全国第二位;电力外送量554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一。同时内蒙古又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省区。2006年,万元GDP能耗2.413吨标准煤,位居全国第五;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5.37吨标准煤,高居全国第三;万元GDP电耗1913千瓦时,位居全国第六。西部地区面临着积极供应能源和大力降低能耗的双重任务,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双重任务完成的状况如何,已经成为衡量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尺,决不能掉以轻心。

   明确煤炭资源产权关系,建立各项节能减排制度

  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始终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在采煤过程的源头上节约煤炭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煤炭开采中的主要问题是:资源浪费惊人,开采效率低下。据有关部门统计,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全国共采出煤炭近350亿吨,却动用了1000亿吨的储量,平均回采率只有30%左右。另据内蒙古报告,1992年~2006年,内蒙古共计生产煤炭17亿吨,但资源消耗量却高达47亿吨,平均回采率为36%。生态破坏严重,矿区环境恶化。我国煤炭生产每年排出的矿井水约22亿立方米,造成土地塌陷面积已达40万公顷。全国6个露天采矿场(其中4个在内蒙古)每年剥离岩土约2.2亿吨至2.6亿吨,破坏土地面积约占矿山破坏面积的27%。小矿比重过大,安全隐患突出。

   据2004年统计,我国乡镇煤矿24487处,占煤矿总数的92%。当年产量19.56亿吨,而其中具有安全保障的只有12亿吨,占61.3%。美国《洛杉矶时报》称,中国产煤占世界的35%,矿难总人数是世界的80%,死亡与产量比是印度的10倍、南非的30倍、美国的100倍。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因素是制度安排有缺陷,即长期以来对煤炭资源没有实行资产化管理,煤炭资源的产权关系不明确。2006年9月,国务院批复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明确选择山西、内蒙古、山东、陕西、贵州等8个煤炭主产省(区)进行试点,并加以重点指导。主要政策措施是:严格实行煤炭资源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将煤炭资源勘查作为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的支持重点,建立煤矿矿山的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合理调整煤炭资源税费政策,加强煤炭资源开发管理和宏观调控。这次改革试点,就是要使煤炭企业负担矿业权取得成本、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成本以及安全生产成本,将过去矿产品不完全成本变为完全成本,实现资源开采“外部成本内部化”、“生活成本企业化”,使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行为能够在利益机制和价格杠杆的作用下,自动走向节约型发展道路。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07年1月颁布的《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中指出:“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为维护国家所有者的权益,显化矿产资源的资产价值,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矿业权人应根据有关规定缴纳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矿业权价款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在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方面迈出了重大的一步。但是该文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是:缺乏建立煤矿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具体措施,对煤炭资源税费政策未作调整,没有采取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核算制等。文件对矿山治理、生态恢复、安全生产、煤炭转产、城市转型等支出费用均未计入煤炭产品成本,外部成本没有“内部化”。这表明与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当务之急是把中央、国务院规定的各项制度迅速建立起来,该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尽快提出申报方案;该区内审查批准的,尽快提出文件草案,从制度安排上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创新节能降耗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

   当前节能降耗工作大体上还处于下指标、定任务的以行政措施为主的阶段。新时期的节能降耗需要新机制,也就是说,需要把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市场机制的核心是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能源价格通过市场充分地反映能源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严格“外部成本内部化”监管,并辅之以税费的激励,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最重要的经济驱动力。事实上,从1980年到2000年间,我国GDP翻了两番,但能源消耗只增加了一倍,实现这一目标有多种原因。世界银行的一个研究表明,当时中国能源消耗量的降低,55%归功于能源价格的调整,17%是技术进步,28%为工业结构变化及其他的结果。由此可见,及时调整能源价格是遏制能源消耗增长过快的有效措施。2007年1月~5月,电力行业共实现利润总额359.16亿元,同比增长40.8%。有人认为,如再提价,电力行业的利润总额岂不是还要更高?其实在目前条件下,电力提价后上涨部分的收入可算作电价附加,用来支持节能减排等公益事业,而不归电力企业支配。此外,还要加大差别电价政策实施力度,鼓励地方政府在国家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差别电价标准,扩大实施范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委员会表示,对超过耗能限额的产品,视超额幅度加价处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工业产品能耗定额限额》应及时修改,使主要工业产品能耗定额限额有一个下降的趋势。

   ——大力引进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尽快组建节能服务公司。合同能源管理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兴起的一种市场化节能模式。美国是合同能源管理的发源地,也是合同能源管理产业最发达的国家,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早在1992年,美国联邦政府就通过了一个议案要求政府机构与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合作,以达到既不需要增加政府预算又节能的目的。乌兰水泥集团变频节电项目是德国西门子公司在我国开展节能服务的首创项目,也是内蒙古第一个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初试项目。这个项目由西门子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中国·上海)负责技术、设备、能源审计、节能服务及工程服务;由南方国际租赁有限公司负责垫资,所垫资金从企业节约的电费中扣除;乌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设备的使用、维护,并负责从节约电费中偿还南方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所垫资金。2007年3月24日测定,该项目综合节电率可达到31.75%,年节电效益为106.27万元。西门子公司出售了340万元的设备,南方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共垫资340万元,前3年每年回收租赁费7.4万元,每年回收88.8万元;后5年每年回收租赁费5.1万元,每年回收61.2万元,共计回收577万元,利润率为69.6%。乌兰水泥集团在8年中未支出一分钱而净赚一套设备,同时还分享到274万元的节能效益。所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应在内蒙古迅速推广,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按照有关部门的测算,如果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比重相应降低1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就可相应降低约1个百分点。在整个工业结构中,如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而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比重相应下降1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可相应降低1.3个百分点。内蒙古第三产业比重较小,高耗能工业比重过大,这一方面表明调整产业结构对降低能耗的贡献会更大,另一方面也说明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更为艰巨。

   ——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内蒙古出台了一系列限制低水平建设的政策,对煤炭、电力、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提出了最低规模标准和工艺要求,提高了产业准入门槛。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源转化水平低、消耗高、污染严重、装备水平落后的项目,一律不准建设。同时加大了对清理整顿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对淘汰不彻底或地方政府有意保护落后产能的行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将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对高耗能产品实行限量生产。为控制高耗能产品产量无序增长导致耗能大幅度增长的局面,内蒙古决定对铁合金、电石实行限量配额生产制。2007年全区铁合金、电石产量将分别控制在300万吨和500万吨左右。今后控制计划将逐年减少,并逐步缩小生产区域。经济发展较快的呼、包、鄂地区要率先退出。对煤炭实行调控生产,2007年全区煤炭生产总量控制在3.6亿吨以内,对产品单耗过高和严重浪费能源的企业,不予分配限量配额。为防止超限额生产,对超限量配额的企业停止供电,对10万千瓦以下的机组(除综合利用机组、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期和自备电厂自用电量外)一律限制上网。按照国家对优化电力调度的要求,内蒙古将进一步加强电力调度,鼓励大机组多发电,限制小火电发电量。

   ——加大风电在内蒙古电力结构中的比重。内蒙古可利用风能总功率1.01亿千瓦,陆地风能居全国首位。2006年底,全区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6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的23.2%,超过新疆,跃居全国第一。2006年底,按装机容量计算,风电占全区总装机容量的2%,2007年底升为3%。按照自治区“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将超过7%。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许柏年:开展节能减排 西部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