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专家为能源紧张支招:加快发展生物能源应对能源紧张

(在昨日举行的各个分论坛上,与会代表在专心听取院士、专家们的发言。余志雄摄)

中国是一个石化能源严重短缺的国家,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供应形势,在昨日举行的“生物能源与工业生物技术论坛”上,院士、专家们表示,工业生物技术作为生物经济发展的支柱,是化解资源与能源危机的必由之路。

要加快生物能源产业发展

“现在紧张的世界石油供求形势,需要我们加快生物能源产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总工程师曹湘洪表示,今年以来石油的价格一度突破了140美元/桶,有人预测可能达到200美元/桶,这可能很快成为现实。

“2000年开始,我国先后建设了40个工厂,用玉米生产燃料酒精,车用乙醇汽油已经在北方进行了广泛的使用。”曹湘洪认为,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拓宽了农民致富的渠道,有利于农作物的价格稳定,有利于农林的开发,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

曹湘洪认为,发展生物燃料,要采取适度规模,就地转化,分散生产,集中营销的发展模式,把秸秆和农业废弃物转化成生物燃料,规模要和运输结合起来考虑,实行就地转化。

对生物质进行综合加工利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学院校长欧阳平凯是我国最早倡导将生物技术应用于工业、发展生物质产业的科学家之一。他提出,发展生物质产业,向生物质要能源、资源和材料,以应对能源紧张的局面。

他介绍,我国目前每年有14亿吨的农林生物质产量、25亿吨畜禽粪便及大量有机废弃物,另外还有1亿多公顷不宜耕农田可用于种植能源植物。

他透露,国家提出至2020年我国农林生产的生物量要相当于15亿吨标准煤,这是我国发展生物质产业永不匮缺的资源,也是解决环境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他介绍,我国在生物质能源的研究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几乎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应该抓住机遇,争取走在这个新能源时代的前列。

相关链接

生物质产业

生物质产业是指利用可再生或循环的有机物质,包括农作物、树木和其他植物及其残体、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以及利用边际性土地和水面种植出的能源植物为原料,通过工业性加工转化,进行生物基产品、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生产的一种新兴产业。

22个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首次大聚会

国家开发银行与国家发改委达成800亿贷款意向协议

从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国家先后批准了北京、天津、武汉、长沙、广州、深圳等22个城市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昨日,这22个基地的代表在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举行圆桌会议,这是我国生物产业基地的第一次大聚会。

与会代表认为,目前国际生物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生物产业发展已由过去单纯的科技竞争、产业竞争,转变成为政府主导的竞争。会议呼吁,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增加建设投入、给予政策引导,使生物产业基地成为我国生物产业实现腾飞和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

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二局处长刘勇表示,加快建立推动生物产业融资工作的长效机制非常必要。国家开发银行已与国家发改委达成了对生物产业给予800亿元贷款的意向协议,重点跟踪22个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重点产业布局项目及重点生物产业龙头企业项目。

生物医药重点发展传染病疫苗

昨日,在医药生物技术前沿与其产业开发前景论坛上,14位专家登台演讲。大家一致认为,目前我国生物医药发展重点在于大力发展传染病疫苗及早期诊断试剂。

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侯云德院士认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一定要在源头创新,根据我国现状,要针对传染病控制和生物防御来开展研究,开发用于生物制品和生物防御的病原生物监控系统,诊断技术。更新药物递送技术,便于在突发性事件中,群众能够在短期内安全使用。他认为,要及时开发国际上专利保护过期的药物。突出传染病疫苗、早期诊断试剂及癌症抗体药物研究开发,寻找联合治疗癌症的途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专家为能源紧张支招:加快发展生物能源应对能源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