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直在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而努力,多年来不仅不断推出环保政策,而且积极采取节能措施,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环境保护
日本化纤协会(JCFA)的全球环保行动计划
积极推进环境管理系统 JCFA已经开发出一套符合ISO14000国际标准的环境管理系统并取得该认证(所有化学纤维企业都已符合ISO14000国际认证标准)。
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JCFA尽最大努力将节能措施推向更深层次,以减少CO2的排放,预计到201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再减少10%的能源消耗。
加强对化学物质的管理 预防空气污染的措施包括观测空气污染防治法下的排放标准和在法律基础上推进实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措施;预防水污染的措施是观注水污染防治法下的排放标准;应对PRTR法,严格管理化学物质使之符合PRTR法的规定(PRTR指关于把握特定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排放量以及促进改善管理的法律);预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方面除遵守土地污染防治法外,通过净化或其他方法处理可能污染地下水的有害物质。
严控产业废弃物数量,加强有效利用 JCFA通过控制废弃物的数量及有效再利用,努力将产业用垃圾掩埋地的数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2010年减少40%。同时,废弃物的再利用率提高15%。
在海外企业的环保措施 自觉地了解环境保护政策;遵守东道国的环境标准并努力超越该标准;推进向环保相关的技术及专有技术的转变。
化纤制造商对环境保护的政策响应
帝人集团 帝人建立了“环境管理研究性学习组”,职责是加强环保计划以减少环境给加工、制造及市场带来的负担;开发经济型产品和技术。同时,帝人在其所有经营活动中都采用“3R”方针(减少,重新利用和回收)。帝人将开展的保护自然资源活动(组织绿化和保护森林活动,参与国外植树工程等)作为全集团的为社会做贡献计划,优先放在“环境”,“社会教育”和“国际交流”这些领域。
东丽集团 东丽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贯彻“环保设计”理念,在产品开发和生产中,从产品设计––研发––制造全程采用LCA(产品生命周期评估)方法;在产品上市前,东丽为了检测其产品安全性,实行“产品环境评定检查表”;除了产品安全性以外,该程序也可以限制其产品给环境带来负担。
旭化成集团 旭化成集团以抗旱防洪为目的组织植树工程,以及保护森林自然资源活动,还包括保护物种多样化工程,加入了对“保护物种和生态系统”和“保护濒临物种及恢复”的思考,目的在于恢复一个适合全球范围内物种繁荣发展的环境。
纺织产品的循环利用
日本为建立和谐的物质循环社会,于2001年在基本法律中提出了推进回收工程的新框架。纺织行业内的各个企业都在自身能力范围内为促进“3R”发挥一定的作用。
减少和循环利用化纤企业产生的纤维废弃物
化纤企业为减少和循环利用各自产生的纤维废弃物付出了长期的努力,2006年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到60%,创造了一个高标准。为了保持当前的标准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收集回收已用纺织产品
传统的回收利用方法(做为用过的服装销往海外,加工成工业用擦洗布,重新梳理后制成毛毡等)在收集回收利用已用纺织产品中处于中心地位,但新的回收利用方法已经在化学纺织产品领域开始尝试了。例如,纤维重熔后做成制成品,化学分解后恢复成原料,或者利用产品的特性以非常规程序加以处理。
开发绿色科技和绿色产品
现阶段纺织产业和使用高性能、高功能纤维制成的生态纤维产品使用的绿色技术和产品都是建立在环保体系上的,目的是防止空气污染和污水处理。
防止空气污染 袋式过滤器可以适用于工厂,发电厂和焚化厂等;涤纶用于通用型过滤器;芳纶,PPS,聚酰亚胺,氟碳和其他纤维可用于耐热,抗化学反应的袋式过滤器。
防治水污染 中空纤维膜用在提炼纯净水的净化设备中以及处理污水的净化设备中(活性污泥+中空纤维膜分离)。
协调环境 袋式固脚材料;屋顶绿化纤维材料;石棉代替物纤维可用于加固混凝土。
经济型技术 开发无锑催化技术;开发无卤阻燃纤维(含磷阻燃纤维等)。
节能研发领域的近况
接受政府补贴的化纤生产商在节能研发领域中的主要项目
项目名称
概述
高强度纤维
该项目旨在将锦纶,涤纶和其他常用合纤在强度上强化两倍,同时成本降低两倍。该项目将从全局角度跟踪聚合物到制纱的所有过程。
(研究周期:2001~2007(7年),研究经费:约10亿日元)
纳米加工技术,制造高能纤维
该项目旨在开发超轻纤维,采用高端纳米复合加工技术制造具有根据外界条件自我调整功能的纤维。
(研究周期:2003~2006(4年),研究经费:约6.4亿日元)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纺织加工技术
开发:丙纶染色技术以及利用水染技术很难染色的芳纶纤维染色技术;将甲壳质,甲壳胺和其他功能性制剂应用到涤纶纤维的技术。
(研究周期:2003~2005(3年),研究经费:约6.3亿日元)
通过熔纺技术从天然物质中分离出来的新型纤维
该项目旨在研发通过新的补正技术将纤维素转变成热塑性,然后再通过熔纺技术将热塑性纤维素转变成纤维的技术。
(研究周期:2002~2006(5年),研究经费:约3.6亿日元)
开发高性能聚酮纤维
该项目旨在研发从低成本的一氧化碳和乙烯中合成脂肪族聚酮,在制造成高性能纤维(高性能聚酮纤维)。
(研究周期:2002~2006(5年),研究经费:约5亿日元)
具有光学功能的纳米结构薄膜纤维
该项目旨在开发通过光学干涉产色色彩的新型光纤(不用经过染色就能产生亮丽的色彩)如大闪蝶。
(研究周期:2003~2005(3年),研究经费:约3亿日元)
涤纶、棉纺制成的已用服装回收技术
该项目旨在开发可以融化分离棉纺和涤纶,将棉纺转变成纳米颗粒后做为纤维素复合材料使用的技术。
(研究周期:2006~2008(3年),研究经费:约6亿日元)
未来研发的方向
经济,贸易和工业部已经制定了战略性技术发展路线图,重点放在能够进一步加强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开发新产业的关键技术(技术发展路线图涉及到包括纤维领域在内的29个领域)。战略性技术发展路线图中的纤维技术领域重点发展4个方面作为纤维产业面向2020年的研发方向:材料安全领域;碳纤维和复合材料领域;建筑,IT,生活和其他领域;基础技术领域。
日本化纤产业将会沿着建立在正确处理资源/能源问题、环境/再循环利用问题能够满足重大社会需求这一认知基础上的技术发展路线图体现出来的未来研发方向,开展行之有效的研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