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经济大省,同时又是能源小省,一次能源很少,大部分需要省外输入,特别是自身电力十分紧缺,是典型的受端电网。步入“十二五”,随着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电需求快速增长,新增供电能力相对不足,供用电形势明显趋紧。因此,如何在做好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工作、增强电力自主供应保障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加快推进电网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发挥省外输电的作用,更大范围内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有效保障浙江电力可持续供应的重要途径。
2011年,浙江的电力供需形势已较为严峻,最大电力缺口达到535万千瓦。为此,省委、省政府及时研究制定了《浙江省2011—2012年电力保障行动计划》,明确了推进抢建电源、抢建电网、提高机组出力和合理安排机组检修、争取区外电力、控制用电过快增长、削减高峰用电负荷和稳定供用电秩序等七项具体行动。通过电力等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基本保证了全省生产生活的正常用电需求。根据预测,2012年浙江的电力供需形势将更为紧张,各月均有较大的电力缺口,夏冬季可能出现电力电量双缺的“硬缺电”局面,最大电力缺口在900万千瓦以上。为确保2012年全省供用电秩序基本稳定,我们主要是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确保天然气热电联产地抢建机组按期投产;
二是千方百计增加外购电;
三是充分挖掘省内机组潜力;
四是加强有序用电工作,优化电量的分配,把有限的电力资源用在刀刃上。
做好这些工作,既离不开国家电力部门充分发挥大范围优化配置电力资源的作用,也有赖于省电网工程的配套建设,尤其是要加快推进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和台州第二电厂、舟山六横电厂、苍南电厂等大型煤电项目的配套送出工程建设。
辩证地看,一方面,浙江是能源小省和典型的电力输入省份,对外来电力有很强的依赖性;
另一方面,浙江是沿海省份,在宁波、嘉兴、舟山和温台沿海拥有一批优良的大型发电场址资源,可通过海运发展低价高效、节能环保的大型燃煤电厂,同时发展核电、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的条件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的。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浙江面临严峻的缺电形势,究其原因:
一是国家批准在浙江建设的电源项目还不能满足省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
二是国家安排浙江的皖电东送二期、西南水电,由于相应的交、直流特高压通道工程建设滞后于原计划,使得省电力供应形势更为严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电需求的增长,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外来电力在浙江电力供应中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而让省外电力安全可靠地输送到浙江来,为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需要有一个坚强的电网作为基础。
近年来,国家在积极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特高压交流和直流示范工程也都已经成功投运。应该说,建设特高压电网是解决浙江区外来电输送、缓解省缺电局面十分重要的一种途径,也是省迫切需要国家加快推进的重大电网项目。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特高压电网工程推进工作,在2011年制定的《浙江省2011—2012年电力保障行动计划》中就提出,要加快推进皖电东送、溪洛渡—浙西等特高压工程的申报核准建设等工作。下一步,省将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对特高压电网项目的规划、前期、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决策,全力配合国家推进皖电东送二期交流特高压和溪洛渡—浙西、宁东—浙江直流高压以及福建—浙江送电工程等重大电网项目,为缓解省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确保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