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电,从海上来

在江苏东台北条子泥海域,离岸距离约42公里处,75台风电机组正热情拥抱海风劲吹,通过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将清洁“绿电”导向陆地并入电网,照亮城市每个角落。

与此同时,在距离海岸约37公里处的江苏东台竹根沙海域,工程人员正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攻坚克难,抓紧施工。截至目前,50台风电机组风机基础已施工42台,海上升压站已完成整体吊装。

电从海上来。由中法合作开发的江苏东台海上风电项目,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也是引领江苏海上风电发展新模式的试点示范,是推动向海发展、建设美丽江苏的重要实践。

中法世界500强联手抢占海上“风口”

这里是中国首个中外合资海上风电项目——东台四期3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和东台五期2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由国家能源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合资建设。

国家能源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同为世界500强企业。国家能源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发电企业,法国电力集团是欧洲能源市场的引领者,在核电、火电、水电和新能源等领域具备世界级工业竞争力,同时也是欧洲最早从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电力公司。

2019年3月25日,国家能源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在巴黎签署了《东台四期和东台五期海上风电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利用各自优势在江苏省东台市共同投资建设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80亿元。这一协议的签署,开启了国家能源集团和法电集团在中国境内合资合作的新进程。

经过中法双方一年来的不懈努力,项目合作务实有效、建设成果丰硕。2020年10月20日,国家能源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合资建设的国华投资江苏东台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落地揭牌暨深化中法合作仪式在南京举行。江苏省省长吴政隆、法国驻华大使罗梁、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郭智、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刘国跃、法国电力集团副总裁傅楷德出席揭牌仪式。

东台四期海上风电场正在运行的风机

据了解,东台四期和东台五期海上风电项目共引进外资超1.6亿美元,现已到位外资1.15亿美元,剩余5000余万美元将于年内全部到位。这标志着我国首个中外合资海上风电项目正式落地,也表明我国海上风电市场正式向外资打开了大门。

科技创新引领,一流风电场惊艳亮相

这里是全国海上风电建设新标杆——东台四期3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是目前我国已投产发电离岸最远、综合施工难度最高的海上风电项目。

“工程建设期间我们成功抵御了11个台风,历时18个月完成了全部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任务;在项目调试阶段,各参建单位攻坚克难、夙夜奋战,连续1个月坚守在离岸47公里的海上升压站进行送电调试各项工作,成功实现了风机并网发电目标。”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海工部经理崔浩说。

“项目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成功应用单桩基础风机整体吊装技术,填补了全球海上风电吊装技术领域空白。”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素平介绍,东台海上风电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创新项目工程建设管理,通过不断实践,逐步掌握了高难度海上风电工程建设前沿技术,建立起海上风电建设工程造价、安全质量、科技创新等管理标准体系。单桩基础风电机组整体安装这一技术工艺能够有效减少海上施工工序、缩短海上安装时间、提高安全作业系数,为全国海上风电往深远海域拓展做出了有益探索。同时有8项科技创新成果、7个创新工法和18项专利在本项目得以应用。

单桩基础整体安装风电机组吊装作业

东台四期项目于2019年12月全部投产发电,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已完成发电量约5.9亿千瓦时,利用小时数位于全省海上风电前列。

目前在建的东台五期海上风电项目,为国内具有潮间带特点的离岸最远、露滩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场,场区水深条件差,绝大部分机位露滩,常规海上风电船机无法进出风场施工。“我们采用大型平板驳加履带吊的施工方案,通过对驳船船体进行加强,增设履带吊,调整施工吊机配重系统,安装气囊助浮,挖掘机开槽等一系列的施工方案创新,解决了现场多项施工难题。”顾素平说,截至目前,风机基础施工42根,占总工程量的84%,风机吊装13台,占总工程量的26%,海上升压站已完成整体吊装,计划于2021年9月全部机组并网发电。下一步,该公司将加大可再生能源和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开发力度,在东台首个中外合资海上风电项目基础上,推动东台百万千瓦级风光氢储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开发建设,创新运用海上能源岛模式,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储能等实现清洁能源高效综合利用,打造海上能源供应综合体,力争将项目打造成全球海上风电风光氢储综合利用和中外合资清洁能源合作双示范,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海上风电开发商青睐江苏

这里是江苏省能源转型的示范区域——两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可满足近两百万居民的年用电需求,相当于节约标煤44.1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3.75万吨、二氧化硫1704吨,具有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据江苏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唐学文介绍,“十三五”以来,江苏省始终把绿色低碳作为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转型的主攻方向,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作为可再生能源重点发展领域,配套开发抽水蓄能,可再生能源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发展成效显著。

“江苏省位于中纬度地区,拥有长达957公里的海岸线,季风气候特征明显,海上风能资源丰富且品质较好,是国务院确定的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海上风电基地。”唐学文说,2013年起江苏逐步开展近海风电场示范建设,2018年10月《江苏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2012-2020年)(修编)》获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共规划场址61个,装机容量1460万千瓦。海上风电逐步成为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江苏省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

据了解,2020年前三季度,江苏省海上风电新增装机63万千瓦,累计装机486万千瓦,装机规模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一。

吊装完成的东台五期海上风电项目升压站

据悉,伴随着海上风电开发,江苏省风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高塔筒、大叶轮为特点的低风速风机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内陆140米以上风能得到有效利用,盐城、南通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卓有成效,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海上风电产业体系。江苏成为全国海上风电建设条件最好的地区,受到各大海上风电开发商的青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电,从海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