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如东黄沙洋海域,随着最后一支风机叶片与机舱轮毂完成对接,中广核如东H8#海上风电场项目首台风机吊装顺利完成,标志着国内离岸距离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钢管桩沉桩与风机吊装两个作业面开始齐头并进,距离并网发电目标又近了一步!
如东有着106公里长的绵延海岸线、6000平方公里海域,为发展海上风电产业提供了丰富的风能资源。放眼望去,总投资686亿元的13个海上风电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抢装”中。据了解,随着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进度加速,预计全年可完成投资超300亿元。
如东县税务局聚焦海上风电特色产业,从加强团队建设、整合税收政策、优化税收服务等方面着手,为培育风电产业链、构建如东“一园一港一联盟”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格局提供专业保障、精准服务。
释放“组团式”效应,提供专业保障
“非常感谢税务局‘个性化’体检服务,让我们在处理企业拟上市相关涉税问题的时候少走了很多弯路。”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世俊说,“有了税务专项服务团的帮助,扫除了上市路上的涉税风险,我们更有信心做大做强如东风电特色产业链。”
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如东本土第一家海上风电配套设备生产企业,从落户如东伊始,如东税务始终关注着它的成长。获悉海力风电筹备上市后,如东税务即刻派出专项服务团队,从税务机关和企业上市的角度出发,全面调查、了解和确认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流程、税务风险管理重点事项和高风险事项情况,为企业上市提供专业化的指导。
发挥“集成式”优势,激活政策潜力
“叶片作为风电机组核心配件,它的大型化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重通成飞风电设备江苏有限公司堆场上,一个个“巨无霸”叶片整齐排列着,一眼望去,格外壮观。据公司副总经理何宏斌介绍,“这套大功率叶片凝聚了企业多年的技术经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费优惠政策的享受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创新动力”。
风电企业经营状况取决于发电设备先进水平及自主技术研发能力。为确保每个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快速搭上政策“顺风车”,如东税务全面梳理风电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近年来,受益于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风电企业全投资税后内部收益率普遍上升0.55%-0.7%,利润空间增大,再投资购进先进设备及研发投入意愿相应大幅提高。
打造“一体式”流程,提高服务质效
抢装潮遭遇疫情碰撞,设备供货难以按时实现,是今年风电产业发展的新情况。“2020年整体进度计划能够按部就班地稳定推进,与风机装备的安全可靠供应密不可分”。如东协鑫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经理马祥介绍,“总投资62亿元的协鑫H13、H15海上风电项目实现了风电主机、塔筒、叶片三大组件本土装备,在本地采购的装备超过30亿元”。这也标志着如东风电产业从配套装备制造、高端智能技术研发、海上风电运维、试验检测认证的生态体系的逐步完善。
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如东税务发挥部门优势,围绕海上风电发展综合全产业链展开服务,以成熟的全程服务一体化机制,高效的主动服务一体化平台,着力在设备订货、提供货源、设备排产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助力如东海上风电逐鹿蓝海、逆势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