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16 日通威金堂1GW 异质结电池项目第一片电池片下线。金堂1GW 异质结项目是目前全球异质结电池量产规模最大的一个项目,自5 月28 日第一台设备进场,至7 月16 日首片下线,历时50 天,标志着通威太阳能在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布局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该项目几乎全部采用国产电池设备,对HJT 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HJT 电池技术优势明显,下游捷报频传。HJT 作为N 型电池技术的代表,转换效率天花板高,降本方向明确。HJT 电池具有更高的双面率、较低的温度系数、较低的光致衰减、制备工艺流程简单等优势,且HJT电池为对称结构,硅片做薄的潜力更大;降本方向明确,多主栅技术、银包铜、激光转印等技术的应用与逐步成熟,以及可以将单片银耗降到120mg/片甚至更低,HJT 电极浆料成本较高的痛点有望解决;21年6 月隆基股份创下转换效率25.26%的世界纪录,随即21 年7 月华晟在166 尺寸HJT 电池上创造出转换效率25.26%的世界纪录(量产平均效率由21 年3 月的23.8%提升到21 年6 月的24.71%);随着国产设备的产能提升,供应链改善等,HJT 产线单GW 投入有望下降至4 亿元以下,HJT 发展大踏步向前。
HJT 已进入大规模量产的倒计时阶段,行业扩产加速。经过我们的整理,近2 年国内外推出的HJT 产线规划超过90GW,预计今年可能投入建设的约10GW,相较于去年有大幅提升。近期从下游扩产及出片的角度来看,通威将HJT 产线规模带入GW 级别,明阳智能、金刚玻璃等新厂商的陆续加入,HJT 进入大规模量产的倒计时阶段。
推荐技术领先、布局全面的龙头设备厂商。在最近的HJT 设备招标中,包括通威1GW 产线、华晟500MW 产线等,国产厂商渐占优势。捷佳伟创实现PERC+/TOPCon/HJT 设备全覆盖, 已建立转换效率23%-24%-25%的梯队化产品,其中HJT 环节2020 年9 月推出RPD,2020 年12 月推出板式PECVD,公司已具备HJT 整线能力;迈为股份作为PERC 丝印龙头,在HJT 2.0 发布会上发布了异质结产线方案,产能大幅增加,降本路径明确,在HJT 设备方面已经获得多家下游公司订单,技术实力和产品市占率国内领先,华晟整线运行稳步推进,验证公司的技术实力以及与下游紧密的合作关系。另外建议关注在光伏行业有所积累,后切入HJT 设备赛道的金辰股份、帝尔激光、奥特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