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格派新能源电池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设动员大会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举行。
据了解,该项目由上海格派镍钴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格派镍钴)投资建设,项目位于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鹿耳环片区,计划总投资101亿元,其中一期投资48亿元,达产后年产值90亿元、预计可年创税6亿元,所生产的三元前驱体及硫酸镍产品将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等领域。
资料显示,格派镍钴是中国及全球领先的垂直一体化新能源电池材料供应商,同时专注于用作生产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消费电子产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两大主要上游资源——镍和钴。
但相比华友钴业、腾远钴业等企业,格派镍钴是后起之秀,2018年才正式转型进军钴及镍加工。自2019年以来,公司先后获得安徽省萧县政府控制的萧县久有、国电投旗下中俄能源、厦门国贸、以及LG集团旗下电动车锂电池供货商LG新能源等官方及私人企业融资,累计获得逾20亿元资金。
根据今年1月最后一轮E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103亿元,已经迫近寒锐钴业约136亿元的市值。
今年9月,格派镍钴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此次香港IPO公司拟使用募集资金用于生产相关支出、提高研发能力及营运资本和一般公司用途。
业绩方面,招股文件显示,由于锂电池需求增加,格派镍钴收入由2019年的10.6亿元增至去年的35.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82.7%;盈利也从2019年的2651万元,翻了逾10倍至去年的3.09亿元。
产能方面,格派镍钴也在加紧产业布局,并且积极投建新工厂。
具体来看,格派镍钴将对浙江工厂进行改造及扩建。计划到2022年第四季度,利用约2,000金属吨加工钴盐进一步生产电解钴,计划年产能为2000金属吨;到2023年第一季度,每年增加6000吨精炼钴产能,公司精炼钴总设计产能达到每年13000吨;到2023年第一季度生产硫酸镍,计划年产能为5800吨。
此外,格派镍钴在安徽建立新的生产设施,主要生产氧化锰酸锂正极材料,计划到2022年第四季度前实现年产5000吨锰酸锂正极材料的能力,到2024年第四季度增加年产10000吨锰酸锂正极材料的产能;
格派镍钴在广西建立新的生产设施,主要生产硫酸镍和高镍三元前驱体,计划到2023年第四季度每年生产40000吨硫酸镍和10000吨高镍三元前驱体,到2024年第四季度每年生产15000吨硫酸镍和70000吨高镍三元前驱体;
格派镍钴在安徽庐江建立新的生产设施,主要生产炭黑和碳酸锂,计划到2023年第四季度前达到年产2000吨炭黑及5000吨碳酸锂的产能。
<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 font-family: 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5px; letter-spacing: 2px; text-align: justify;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