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首个氢能产业规划发布 未来科学城高校央企助力央视新闻作答

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将发展氢能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明确了氢能已经成为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表明:到 2025 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初步建立较 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氢能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清洁能源制氢及氢能储运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 5 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100-200 万吨/年。

实际上,能源谷很早就开始布局氢能产业。在推进“两区”建设的背景下,2021年10月,《昌平区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昌平区促进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支持措施》陆续发布,同年11月,《昌平区促进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支持措施》印发,能源谷氢能产业步入快车道。

氢能作为绿色能源,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电能相比,氢能便于储存,方便运输,它可以作为载能体,替代电能参与到交通、发电、储能、工业等领域,氢能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近日,为了增进大众对氢能的了解,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就氢能从制、储、输、运四个环节进行了“一问到底”专题报道。华北电力大学校长中国工程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杨勇平介绍道,“氢燃料电池可以驱动汽车,我们现在主要是在商用车上来进行应用,下一步可能将在乘用车应用,将来可以替代我们的石油,同时也能够催生许多的新的产业的业态和产业的模式。”

在储氢方面,由昌平区政府和华北电力大学联合牵头,会同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入驻央企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国家电投科学技术研究院、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等多家入驻单位,成功获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全国首个氢能本科专业也落地未来科学城西区华北电力大学,对于增强未来科学城氢能领域创新能力、为我国氢能行业和能源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推动储能产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除储氢方面外,目前,能源谷其他入驻企业也均已在氢能关键领域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中国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制“国际首套”1300Nm?/h碱性制氢电解槽,中国商飞北研究中心联合国氢科技、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共同研发的复合翼、固定翼、多旋翼3款氢能无人机作为冬奥期间的“电力保镖”正式上岗,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多项国际领先技术不断为北京2022年绿色冬奥输送“绿电”等等,能源技术成果正一项项转化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利器。

节目中,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入驻企业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氢科技”)以全自主化燃料电池技术走进大众视野。在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150辆搭载国氢科技研发制造、从材料到零部件完全自主的“氢腾”系列燃料电池的氢能大巴车,共执行7205班次接驳任务,接送人数达16.07万人次。

国氢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走自主创新道路,进一步提升氢能产业创新能力,加速产业升级壮大,不断扩展市场应用新空间,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首个氢能产业规划发布 未来科学城高校央企助力央视新闻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