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安徽铜陵:“秸”尽所能乡村美 变废为宝生态兴

仲夏时节,正是油菜小麦收获的季节,不少地方秸秆留在了田间地头,如何处理这些秸秆成了问题?可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这些秸秆却是村民的“掌中宝”,不仅无需担心它们的去处,还能将其变废为宝。

志愿者正在往收储转运点搬运油菜秸秆(央广网发 梅建广摄)

5月25日上午,记者走进铜陵市义安区钟鸣镇泉栏村,部分农户夏收作物已收割完毕,留下的作物秸秆部分直接粉碎后还田,部分被打包成捆整齐堆放在收储转运点,等待搬运至前来收购秸秆的货车上,运往安徽皖江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制作成生物质燃料

志愿者正在往收储转运点搬运油菜秸秆(央广网发 梅建广摄)

“我今年种了100多亩油菜,现在菜籽已经都采收完了,地里留下的这些秸秆那可是宝贵的有机肥料。”钟鸣镇泉栏村种植大户缪运怀高兴地说,以前这100多亩地的秸秆,处理起来又费时间又费钱,现在可好了,村里帮我们联系收割机进行集中收割,把这些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还省下了一大笔肥料钱,真是一举两得啊!

志愿者将秸秆搬到车上,准备运往企业(央广网发 梅建广摄)

“我们是种植散户,今年就种了4亩地的油菜,由于地小收割机没法子进来,所以村里让我们打成捆,放到收储转运点附近,一会儿就有车来拉走。”村民段根炉说,“以前,这些秸秆都是在地里一把火烧掉,每到夏收季节,空气中都是灰。现在这些秸秆可都是宝,能卖钱的,一吨就是200元,谁还舍得烧啊!”

由秸秆加工后形成的生物质颗粒(央广网发 程慧摄)

据了解,铜陵市义安区钟鸣镇今年种植油菜6000亩、小麦1800亩,预计产生秸秆总量约2000吨。“为保证秸秆各有去处,我镇不仅在夏收前帮种植大户联系收割机进行集中收割,将秸秆粉碎还田,提高秸秆利用率,还在14个村1个社区建设8处收储转运点,每一处都设有标识牌,并安排专人看守。同时积极与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沟通联系,力争实现秸秆原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肥料化。”钟鸣镇环保所所长熊小军向记者介绍,由于近几年村里开展秸秆禁烧宣传,村民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现在的夏收季节,基本上看不见秸秆焚烧的现象,真正实现“秸秆不焚烧、资源不浪费、环境不污染”。

随后,记者跟随着装满秸秆的货车,来到安徽皖江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的生物质颗粒加工厂内,大量的秸秆堆满了工厂空地。只见工人熟练地用叉车叉起秸秆放入粉碎机破碎,再经过高温烘干、挤压造粒等环节后,秸秆就变成了一个个直径约1厘米、长约5到8厘米的短条状褐色生物质燃料

“秸秆经过加工变成了生物质燃料,能够代替煤炭等传统能源,而且生物质颗粒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基本上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环保效益十分明显。”公司负责人李祥介绍,公司从5月中旬开始回收油菜等农作物秸秆,每天回收量在100吨左右,预计今年可回收量在4000吨左右。

据统计,2021年,铜陵市义安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总量13.99万吨,其中肥料化利用量8.07万吨,基料化利用量0.62万吨,饲料化利用量0.47万吨,能源化利用量4.83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3.4%。秸秆综合利用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安徽铜陵:“秸”尽所能乡村美 变废为宝生态兴